5月6日,党委统战部、北京学院联合开展5.6民族团结日“京彩”大思政课主题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形势政策教学、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为师生带来一堂沉浸式、体验式思政教育课。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毛静、副部长(挂职)梁银鹤,北京学院常务副院长林政、副院长刘婷,以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形势政策课教师聂艳秀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维度讲解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和民族团结的多元共生智慧,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挂职)、经济学院副教授梁银鹤以“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题阐述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意义,校第23届研支团团长、财税学院博士生禚德铭分享西藏支教期间用红色文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历,2019级预科班学生、经济学院辅导员毕冠华讲述将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互通链接、贡献自身智慧力量的故事,2024 级预科班佐合丽・吐逊江介绍自己和家人亲身经历的民族团结事例。他们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多元角度串起民族团结的生动叙事链。
毛静立足“五四” 青年节、5月5日立夏节气与5.6民族团结日三个时间节点,向青年学子传递殷切期望。她指出,“五四” 精神凝聚着青年拼搏进取的力量;立夏象征万物蓬勃生长,展现生命活力与希望;民族团结日承载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追求,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这些精神特质是新时代青年不可或缺的品格,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坚守的精神内核。
林政指出本次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走出教室,走进“榴彩园”,内容组织与时代同向、与实践同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具象化实践,体现了学校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的探索创新。她期望同学们以 “石榴籽” 精神为指引,用青春和热血书写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定推动者。
此次“京彩”大思政课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从教室搬到“榴彩园”,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榜样学子”共同授课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从理论走向生活,从课堂融入实践,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思政教育理念的升华,切实提升了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
(供稿:北京学院,审稿:毛静、彭现堂)